造導彈不如去賣茶葉蛋?“紅旗七號”總師這樣說|導彈|防空導彈|鍾山_新浪新聞

"

  原標題:[揭秘]什麽?造導彈不如去賣茶葉蛋?“紅旗七號”總師這樣說。。

  那個年代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大概正好映襯了順口溜,好像造導彈真的是個窮光蛋似的,真的有很多人離開了導彈戰線,去賣茶葉蛋或幹別的事業去了?

  87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防空導彈專家、低空防空導彈武器的開拓者和技術帶頭人鍾山先生,從仿製的“紅旗一號”到完全自主研發的“紅旗七號”,鍾山先生六十年的職業生涯見證了中國導彈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隨到領先的全過程。

  啥?造導彈還不如去賣茶葉蛋?

  “跟著鍾山幹,都是窮光蛋;就是窮光蛋,也要拚命幹”“跟著鍾山幹,年年有改善;跟著鍾山幹,人人是好漢”,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順口溜出來?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型號副總指揮李善春表示,幹活的同事都叫鍾山先生為“拚命三郎”,白天辦公室,晚上辦公室,出了辦公室就是和大家在一起。

  中國紅旗七號導彈總設計師鍾山先生回應道,跟著鍾山幹都是窮光蛋,這是從試驗隊裏頭開出的玩笑。“那個時候賺的工資的確不如賣茶葉蛋的錢多,但是就是窮光蛋也要拚命幹,這是我們真正的精氣神,就是要加快完成這個任務,是國家技術、國防技術。

  回憶當年,鍾山先生表示,幹了八年,最懷念的就是我們在獲得特等獎的時候,有六位主任設計師,在這八年當中,因為緊張關係,去世了,當我獲得特等獎的時候,想起這些主任設計師,不能忘記啊!的確,紅旗的團隊是好漢。”

  鍾山院士有件風衣號稱叫“成功服”,據說穿上它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鍾山院士介紹,這件風衣是從1982年開始穿的,穿上這件衣服,大家就知道要打彈了,在靶場,五次打靶都是成功的,所以一穿衣服就打彈,一打彈就成功,大家說,嘿,這是”成功服”啊!

  中國紅旗七號導彈總設計師鍾山告訴我們,1931年他出生在四川成都。1938年到1942年,日本的飛機轟炸成都、轟炸重慶。“我就跟著母親逃跑,有飛機來了,就躲避。親眼看見日本的飛機炸毀了成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國家貧窮、弱小,被日本的飛機來回轟炸是痛苦的。1951年國家抗美援朝,我自願參加31軍,抗美援朝從四川成都到鴨綠江邊,我的同誌、同學、朋友,有六位就是在抗美援朝那裏被美國的飛機炸死,六個人。所以必須要發展防空,沒有防空的技術,就不能有國家的強大。”

  中國紅旗七號導彈總設計師鍾山說,其實1958年到1960年,美國和蘇聯是洲際導彈,在發展核導彈、核訛詐、核威懾,毛澤東主席也看到了核訛詐、核威脅的事件,研究導彈,戰略上怎麽防禦,思考一個戰略性的發展措施。所以毛澤東主席找到錢學森。1964年2月6日,毛主席說,有矛必有盾,要專門研究這個問題。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總會搞出來的。所以這樣矛盾的發展是我們戰略哲學上長期的、永遠的發展,時時刻刻影響我這一輩子。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長張忠陽也是導彈人。在現場,他也做了分享,導彈人、航天人經過六十二年的發展,踐行了毛主席這樣一個著名的論斷。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裏麵提出要建設航天強國。然而,現在建設航天強國肯定還要麵對很多的困難和挑戰,在麵對這些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有矛必有盾”這句話,無論困難有多大,請大家相信這支隊伍,相信航天人能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這樣一個諾言。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 型號總師朱坤解釋,其實鍾山院士搞的這個防空導彈是“盾”,是為了反鎖的。“我在航天三院一直負責的事情是搞“矛”。矛和盾真的是鬥智鬥勇的一個過程。我們國家是愛好和平的,必須有堅強的盾,但是光有盾,卻沒有矛狠狠地教訓侵略者,對方就敢挑釁我們,所以有一句話叫“最好的防禦是進攻”,所以我們手上必須有矛。”

  今天,到底是中國的矛更厲害還是中國的盾更厲害?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 型號總師朱坤給出他的答案:“應該這麽說,用我們的矛對付敵人,那是更厲害的,用我們的盾守護我們的國家也是更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