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部長維韋克ⷧ醧的報告讓酒水企業緊張了一下。
近日,美國衛生局局長維韋克ⷧ醧(Vivek Murthy)發布報告稱,飲酒增加患癌風險,並建議國會對含酒精飲料張貼致癌警示標簽。受到這一影響,上周五歐美主要酒水上市公司股價都出現了波動,A股白酒板塊也在周一(6日)跟跌,但今日(7日)這一影響已經基本消除。
根據維韋克ⷧ醧發布的報告,酒精已經成為美國第三大可預防的致癌因素,飲用任何類型的酒精飲料,包括啤酒、葡萄酒或烈酒都會增加患至少七種癌症的風險,但有55%的美國消費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建議國會授權其在含酒精飲料包裝上增加警示標簽,並呼籲重新評估和修訂酒精消費的指導限量。

這一報告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擔憂,公布當天(1月3日)世界酒業巨頭保樂力加、帝亞吉歐股價分別下跌超過3%。1月6日,A股白酒股也未能幸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600519.SH)下跌2.37%、(000858.SZ)下跌了3.38%。但報告的影響似乎隻持續了一個交易日,1月7日,歐美和A股主要酒水上市公司的股價都有所回升。
早在上世紀,國際癌症協會(IARC)、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權威部門就已經將酒精列為一類致癌物,同為一級致癌物的還有煙草和部分化學品。
不過同為一級致癌物,但煙草和酒精的待遇並不相同,在煙草的外包裝上,都有醒目的健康風險提示,但絕大多數國家的酒水產品外包裝都沒有相關標簽。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對於飲酒也有相關的健康提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15g,但這僅為提示並不強製。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煙草包裝的警示語主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的規定,立法需要明確的立法依據,煙草有害健康是有明確的科學和醫學依據的,而酒類並沒有相關要求,或是因為沒有充足的依據或必要性。
公開資料顯示,飲酒與健康的關係長期以來科學界也充滿爭論。2023年《自然醫學》雜誌曾發表一項針對50多萬中國人研究顯示,大量飲酒會導致超過60種疾病風險上升;但同期《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研究也表示,輕度至中度飲酒可能會降低患心髒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