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醴陵市天氣預報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醴陵市天氣預報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和推進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麵健康發展,也關係到農村的社會穩定。在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係還為時過早,要正確認識農村的實際情況,在增強農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係。
關鍵詞:城鎮社會保障區別農業生產能力
“三農”問題是困擾我國農村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盡管各級政府和學術界對如何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多種觀點,但是農村城鎮化、農民非農化和農業產業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它更多的是一種趨勢和發展方向。可以說,農村的發展水平決定著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農村問題不得到較好的解決,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大的跨越。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綱領,全國人民正在為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而奮鬥。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仍然有相當比例和數量的農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他們的生活和生產狀況令人擔憂,農村社會保障發展的滯後更是使這種狀況雪上加霜。農村的貧困和失業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它不僅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和國民經濟的全麵健康發展,更牽涉到社會的穩定和農民對政府及執政黨的信任。因此,推進農村社會保障的建設和發展,切實保障和增進農民的利益,已是迫在眉睫。
我們商學院組成的五人調查小組前往湖北、湖南農村十多個地區,從農村土地製度、農村稅費改革、農田水利建設、農民組織建設及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等五個方麵進行了入戶訪談和實地考察,所到之處,無不為農民的純樸本質和農村發展的落後而震撼。在看到農村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和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我們也目睹了農民生產生活質量低、缺乏保障的現實。本文將以湖北、湖南為例,就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前景展望作一些探討。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農民的生產生活基本沒有保障
我們把農村社會保障界定為生活保障和農業生產保障兩個方麵。在接受我們調查的農戶中,當問到“你覺得生產生活有保障嗎”時,有90%的農戶回答“沒有”(列舉10戶農戶的具體回答情況,見表一),但具體情況有各不相同,有的認為生活有保障,生產無保障,有的則恰好相反,還有的認為二者均無保障。
表一:農戶對“生產生活是否有保障”的回答
1遇到天災人禍,就該自己倒黴
2連照顧都沒有
3兩年發災,季季有災,沒有任何保障
4災害沒有保障,但自己能解決
5生病村裏無救助,水利設施建設有保障
6農業生產沒保障,即使上麵少量補助也被幹部瓜分了
7遇天災人禍完全沒保障
8水利設施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
9完全沒有保障
10集體什幺都不管,得大病隻有等死
就生活方麵來看,目前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也有的地區明顯偏低,如湖南湘潭薑佘鎮棋盤村隻有500多元。這樣的收入水平,與城鎮職工相比已相去甚遠,即使作曆史的縱向對比,考慮到物價指數上升等因素,也確實較低,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尚有困難。當問及“遇到自然災害和疾病事故時,有無保障”時,52.4%的農戶回答“政府部門沒有相應的救助”或“救助不足以解決問題”,更有的地方“即使有少量補助也被幹部給瓜分了”。47.6%的農戶認為政府的救助和自己的努力足以度過難關,生活基本上有保障。在農村醫療和養老問題上,農民的意見較為強烈。目前,農民的生老病死都有自己負責,政府很少進行照顧和扶助。在大部分地區,曾經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合作醫療已基本不存在,農民生病由自己或親屬幫助到醫院就醫,病情惡劣且經濟狀況較差的一般隻有“在家等死”。敬老院則麵臨一個較為尷尬的現實,一方麵,各地都設有敬老院,而且還住有一些老人,另一方麵,“敬老院沒有”,且設有不太合理的年齡限製,如湖南湘潭薑佘鎮棋盤村規定隻有65歲以上的老人才能進入。據調查,農村敬老院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上級政府撥款和村裏企業和個人捐助,但現在我國大部分鄉鎮的財政虧空,根本無力顧及敬老院的發展,至於村辦企業和個人,在經濟發達地區情況可能好一點,在廣大偏遠農村,則甚為寒酸。因此,當前我國農村養老的主要形式還是子女供養。“五保戶”的情況則更糟,每年隻給數量較少的糧食和衣物補助,即使在經濟情況稍好的湖北省枝江市,在稅費改革前,給“五保戶”的待遇是每人800元/年,生病則不管。-對於特困戶的救濟問題,多數農村地區暫時還沒有建立規範和固定的製度,大多是緊急的時候“村委會研究”後,補助特困戶“一些糧食和幾百塊錢”。據我們調查,湖北省枝江市2002年所統計的枝江市常年特困戶占全市農業總人口的7‰,重災新困戶占農業總人口的比例則達10.9‰,另外“五保戶”的集中供養率隻有60%。具體情況見表二、表三。而在湖南省醴陵市黃沙鄉烏尖村,特困戶到年底可以按5人100元的標準領到補助,一般困難戶則沒有。此外,農村“低保”則還停留在規劃階段,在我們所調查的十幾個地區中,除了湖北省團風縣開始試點外,還無一真正實行。
就農業生產方麵來看,廣大農戶的利益保障程度顯得更弱一些。農民的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是自負盈虧,聽天由命。“遇上天災人禍完全沒有保障”。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組織,力度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實行20多年來,在推進農業生產率提高和釋放農村生產能量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弱點和弊端,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限製作用,具體體現為:(1)農業經營單位大大縮小了,阻礙了農業現代化技術的運用;(2)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受到削弱;(1)農業投資減少。按照接受調查的農民的普遍說法,自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集體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以來,到現在基本沒有興建或改建過,很多水利設施及其它集體基礎設施久未修繕,或崩潰,或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在湖北省枝江市滕河村,水利設施建設包括溝渠清淤、抗旱等都由村裏出資,農民由於怕別人受益,要幺單獨進行,要幺誰都不管。據當地村民反映,一條五六百米長的水渠,由於村民都不願修繕,早已喪失了基本的灌溉功能。而在湖北省鬆滋市,農田灌溉完全自流化,溝渠幾乎全部被拆掉,當地農民戲稱為“小溝通大溝,大溝通河流”,基礎設施缺乏統一規範的管理,相當多的水利設施被改建為宅基地,有的淤堵或毀壞,根本不能滿足灌溉的需要。
(二)政府及村委會對農戶生產的指導和扶助不夠到位。大多數接受調查的農民承認現在農業生產是“聽天由命”,風險基本都由家庭承擔,政府較少為農業生產所遭受的損失買單。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當地農民用一句順口溜描述了農民遭受災害時的情況,“今年損失明年補,田內損失田外補,春季損失秋季補,農業損失其它補”。
(三)農村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發展滯後。這一方麵是由於農民思想觀念落後,另一方麵也與當前農村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且信用觀念較弱,商業保險的推行存在一定的難度。到目前為止,農村幾乎還沒有形成為農業生產投保的意識,很多農民都認為這隻是一種幻想。
因此,從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兩個方麵來看,我國農民基本上沒有保障。農村社會保障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土地保障功能階段,即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後的保障。這些情況表明,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還有較大空間,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二、發展農村社會保障的困難——從農村社會保障與城鎮社會保障的區別談起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發展的滯後,一方麵受到曆史和現實很多客觀因素的製約,另一方麵也與我國農村所處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我國國民經濟在宏觀上仍然是農村和城鎮、工業和農業的二元結構,城鎮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我們通常所提的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係,主要是指城鎮社會保障體係,對於農村來說,要建立一個類似的社會保障體係,條件還不成熟。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農村社會保障與城鎮社會保障的區別來認識:
首先,二者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去甚遠。社會保障體係的建立和運行,必須要以完善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相對發達的經濟狀況為前提。城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國家大部分投資和項目都放在城鎮,許多關乎國計民生和實力強大的企事業單位都位於城鎮,另外城鎮各產業之間的比例結構較為合理,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這就為社會保障的形成準備了良好的環境。相比而言,在農村,農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特別是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將廣大農民都束縛在農業生產上,在很大程度上遏製了社會保障的發展。
其次,從社會保障經費來源來看,在城鎮,由於有大量企事業單位存在,它們承擔著交納社會保障費用的義務,而且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增長速度都高於農民,有能力交納社會保障費用,據資料,我國城鎮居民現階段按工資的27%交納,另外,國家財政對社保基金的撥款也主要在城鎮,而且形成了完善的收費和管理製度,所以城鎮有條件建立規範固定的社會保障基金。農村更多關注的是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農民生活的穩定,還很少上升到社會保障這樣一個高度。
再次,從實行社會保障的後果來看,城鎮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特別是城鎮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的建立,使城鎮居民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安全線”,但這並不影響城鎮居民對更高收入的追求,大多數人都寧可獲得更多的收入而不是領取“低保”。但在農村,情況則不一樣,由於農村生活水平本來就低,況且農業生產勞動繁重,有相當大一部分農民在能保障基本生活的條件下,將會放棄農業生產,而無所事事,甚至成為遊手好閑之流。這不僅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進步,也容易滋生農村的不穩定因素。
最後,從城鎮居民和農民的素質來看,城鎮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較高,且各方麵觀念和意識較為先進和開放,而農民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太關注眼前利益,看不到長遠的利益,因此,即使現階段推行農村社會保障,也很少有農民會接受和參與,更多的持一種懷疑和觀望的態度。
農村和城鎮的自然差別,決定了農村社會保障體係不可能在現階段建立起來。因而,我們認為,在當前提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係,還為時尚早。它需要以農村經濟的發達和農業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為基礎。
三、推進農村社會保障——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是關鍵
可以說,農村社會保障主要靠農民自己,即農民之間的互助,因為國家在對農民的救助方麵暫時無力顧及。因此,要加強和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必須不遺餘力地促進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認為,農村社會保障的落腳點在現階段就是保障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要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從戰略的高度給予農村和農業更大的關注,並落實到實踐中。我們黨和政府一直認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但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是,國家在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在逐年下滑,據調查,剔除農村地區重點建設項目(如三峽工程)外,我國真正用於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投資占GDP的比重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70%將到了現在的10%左右,正如調查中提到的一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少,嚴重的地區幾近崩潰。所以,要實實在在的將農村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加大農業生產投資的力度,加快改善當前農業生產的條件,特別水利設施建設和土地改良工作。
(二)深刻認識農業生產的脆弱性,增強農業的抗災能力。農業是一個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的部門,且季節性強,風險大,受土地和氣候條件製約較強。遇到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給農民生產生活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後果,如1998年席卷全國的洪澇災害,其給農業和農村發展造成的影響至今仍很深遠。我們需要從各地農村不同的實際情況出發,製定科學的農業生產計劃和管理程序,並配合以完善的社會服務如天氣預報、病蟲害防治等。
(三)減輕農民負擔,因時因地而異,實行差異化的稅費製度。以前我國實行按人頭收取農業稅的稅費製度,農村稅費改革以來,稅收的標準變為按土地麵積交稅。雖然這一稅費改革較為顯著地減輕了絕大多數農民的負擔,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少部分農民的負擔。所以,應該充分考慮到各方麵的利益,照顧到農村中的各個階層,實行差異化的稅費製度,可以參考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製度,給農民稅費設一個底限,即“起征點”,收入水平低於這個“起征點”的農戶,可以免除稅費。
(四)大力推進農村基礎和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素質,采用先進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民是農業生產最根本的決定力量,農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農業生產的效率。重視農村基礎教育,開展農村職業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另外,要積極引進和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農業生產向集約化、高效益轉變。
以上從增強農業生產能力的角度,分四個方麵提出了強化農村生產保障功能的策略。初此之外,要推進農村社會保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麵發展,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於開展和完善,包括: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救濟和農戶互助製度、科學確定保障對象、合理籌措保障資金、推進農村社會保險、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機構以及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係等。
低溫14℃/
11月29日星期二
高溫25℃/低溫15℃
11月30日星期三
高溫25℃/低溫15℃
12月1日星期四
高溫22℃/低溫10℃
12月2日星期五
高溫15℃/低溫6℃
北風3-4級
12月3日星期六
高溫10℃/低溫3℃
北風3-4級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如何讓新網站快速被百度收錄(教你使用正確的方法) [阅读]
穩定提升網站排名的5個方法(從優化內容到提高用戶體驗) [阅读]
玩抖音的人都是社會底層(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貧窮的代表) [阅读]
如何應對抖音商家電話辱罵(掌握有效方法) [阅读]
先建網站還是先優化(建站和優化的先後順序) [阅读]
SEO優化的價值(掌握SEO優化,輕鬆提升網站競爭力) [阅读]
優化排名的秘訣(讓你的網站排名一路飆升) [阅读]
抖音上官方認證的意義和影響(認證是提升影響力的關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