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華福證券發布了一篇傳媒行業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從“AI雲”到“晶圓製造”。
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AI落地的核心指標:AI雲的規模 在AI加速落地的時代,落地的核心指標是AI雲的規模;而相比新能源車時代,產業發展的核心指標是銷量。AI落地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受多個因素影響;包括用戶數、用戶使用頻次、單次推理的模型水平,同時從最大效率使用AI算力的角度來看,AI雲規模能夠充分反映這一趨勢。 AI落地需要AI大基建:加速多模態落地,提高AI應用的成功率 1、對標移動互聯網:3G/4G等網絡基建的背景下,帶來了短視頻、本地生活等應用的爆發。
2、AI互聯網時代:Deepseek開源帶動模型平權後,下一個目標是多模態的平權,進而拓展AI模型的適配場景,更多的AI基建有望提高AI雲的普及率,進而帶動AI應用的成功率。
AI大基建產業鏈:從“AI雲→IDC→芯片設計→晶圓製造”
1、AI雲:跟AI應用需求綁定,Deepseek、豆包和元寶三大AI應用的增長有望顯著帶動阿裏雲、火山雲和騰訊雲的增長;同時小米AI終端的增長有望帶動金山雲的增長。
2、IDC:AI雲擴張的基礎,核心在於誰能擁有更多的資源儲備,進而能夠獲得AI雲廠商的訂單。
3、芯片設計:華為、領跑,Deepseek爆發後帶動國產芯片在推理場景中充分使用,進而需求強勁,25年關注頭部芯片設計的產能。
4、晶圓製造:最底層的AI基建,隨著國產芯片設計的崛起,影響AI芯片產量的核心因素在於先進製程的產能,因而晶圓製造是AI大基建最底層的環節。
投資建議方麵,建議關注:
1、AI雲:阿裏巴巴、騰訊控股、小米集團(金山雲)
2、晶圓製造:、華虹半導體(港股)
3、IDC:A股,、;中概股,萬國數據、世紀互聯;
4、芯片設計:寒武紀、(華為算力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