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實控人退意堅決 孚能科技重啟股份協議轉讓 |
文章来源:張露 发布时间:2025-07-05 08:32:36 |
新年第一天,便宣布重啟股份協議轉讓。 2025年1月1日,孚能科技發布停牌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動人贛州孚創,計劃將部分公司股份進行協議轉讓,並可能導致其控股股東、實控人變更。 孚能科技是國內三元動力電池主要生產企業之一,於2020年7月在科創板上市。但是,公司至今尚未越過盈虧平衡點,孚能科技也是Wind動力電池板塊中“唯二”持續虧損的公司。 目前,孚能科技實控人有兩位,分別為公司現任董事長YU WANG(王瑀)、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究院院長Keith D.Kepler,分別為加拿大籍和美國籍,二人合計擁有香港孚能100%股權。 而早在2023年,香港孚能便已經開始謀求協議轉讓,並從上市公司中退出。 2023年7月17日,孚能科技最後一筆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僅僅一個星期後,香港孚能、贛州孚創便開始籌劃股份對外轉讓,不過最終並未順利成行。 如今,公司二次重啟股份協議轉讓,可見現任實控人退意之堅決。 有意思的是,王瑀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剛剛對公司2025年的發展目標,以及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等方麵進行介紹。 ![]() 上市前後的孚能科技,盈利表現相差明顯。 上市前,2016年至2019年公司僅有一年出現虧損,2019年淨利潤達1.31億元;上市後,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少則3億元、多則18億元。 這一盈利表現,在A股同業公司中極為少見。 包括鋰電池材料企業在內,Wind動力電池板塊上市公司合計30家,其中從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始終虧損的公司,隻有孚能科技、兩家。 尤其是2021年、2022年,鋰電行業需求最為旺盛、幾乎全員盈利時期,孚能科技依舊保持著年均虧損9億元的經營業績。 2023年,鋰價大幅回落,又為孚能科技帶來了大額減值,並導致公司當年出現18.7億元的虧損。 直至2024年第二季度,孚能科技才實現0.27億元的盈利,但是前三季度拉平後繼續虧損超過3億元。 孚能科技此前反思的“客戶導向不足錯失鐵鋰市場”問題,又對上市公司2024年的營收端構成了壓力。 實際上,憑借行業需求增速的快速提升,孚能科技過去幾年的營收增長非常明顯,並由2020年的11億元增至2023年的164億元,躋身國內最主要的三元電池生產商之一。 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孚能科技以2.96GWh的裝車量位居國內三元動力電池企業的第6位。 然而,成也三元、敗也三元。 經過市場實踐和檢驗過後,三元電池的市場份額被磷酸鐵鋰電池嚴重吞噬。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上,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占比分別為57.6%和42.4%。 2024年,攻守易型,前11個月三元電池裝機占比降至26.4%,磷酸鐵鋰電池占比則增至73.6%。 反觀孚能科技,其營收幾乎全部來自動力電池市場,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也使得公司營收增長壓力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孚能科技營收同比下降18%,為202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雖然科創板對上市公司盈利要求不高,但是持續虧損問題顯然遲早都要解決。 在定性“重大管理問題”後,孚能科技一開始是從公司內部尋求改變,2023年下半年開始對其組織架構進行了全麵優化調整,更換或新聘了總經理和營銷、財務、研發、生產等相關負責人。 不過,自上市以來,孚能科技董事長便始終由王瑀擔任,上述內部變革期間並未改變,但是此人卻早已萌生退意。 2023年7月17日,香港孚能、贛州孚創合計價值57億元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解禁,至此兩家公司的持股全部解禁。 其中,香港孚能穿透後的股東有二位,王瑀與Keith D.Kepler分別持股48.95%和51.05%,贛州孚創暫未出現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僅僅一個星期後,孚能科技便公告稱,“香港孚能和贛州孚創正在籌劃涉及所持公司股份對外轉讓的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本公司的控製權變更。” 彼時,廣州工控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廣州創興新能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28.37元/股的價格,受讓香港孚能和贛州孚創上市公司總計5%的股份。 此外,廣州工控集團還通過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等方式,總計獲得孚能科技18.64%股份的表決權,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實控人。 最終,上述股份轉讓未能落地,2023年11月底孚能科技宣布終止該筆轉讓,並與廣州工控集團達成新的合作協議,香港孚能等方擬配合廣州工控集團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後者計劃通過定向增發取得上市公司增發後總股本12%的股份。 不過,回顧整個2024年,融資市場收緊的大背景下,孚能科技並未推出相關定向發行的方案,廣州工控集團“入主”孚能科技的計劃暫時擱淺。 而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來看,孚能科技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還有浙江瑞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梅賽德斯一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其中浙江瑞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吉利集團全資子公司。 不過,考慮到前期與廣州國資的合作,此次孚能科技臨時更換“下家”的可能性較小,潛在的股權受讓方很大概率還是廣州工控集團。 而相比於上述孚能科技的內部調整和改變,變更控股股東、實控人所帶來的外力或許會更為直接有效,這對於孚能科技的投資者而言也是一個好事。 |
相关资料 |